聯成電腦分享:跟嘉玲走過那些人生關卡,4個出社會被貼上的殘酷標籤

文、Shannon Lai

前陣子在眾人熱淚及不捨中播畢的《俗女養成記2》,再次刮起一股「俗女」炫風,觀眾每週跟著大小嘉玲一同走過那些你我或許也曾經歷過的人生關卡,讓人不只周周準時收看,把全劇追完,還把之前看過的《俗女1》再找出來重看一遍,可見對此劇的著迷。

在第一季播出時,導演嚴藝文在一篇專訪曾說過:「《俗女養成記》不是勵志故事,也不想講什麼大道理。這比較像是一個和自己和解的故事,就是你可以跟那個不成材的自己和解,跟她握個手說:好了沒關係,你已經做得很好了。」於是,這樣一個真實面對自己不完美的陳嘉玲,深深吸引住大家,因為那樣的人生徬徨我們都曾有過。

社會框架下的負面標籤:大齡、失業、失婚

在第一季39歲的嘉玲在前男友婚宴上,周遭朋友都已成家立業,在宴席上談婚姻、談小孩,「一事無成」的嘉玲在桌上顯得格格不入,同桌友人更是道出「女生就算沒工作,也要有家庭!」的說詞。

在華人社會裡,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又當如何如何…將每個人在每一個時間點都配置好任務,若是無法達成,身上就會立刻被貼上負面標籤,向世人詔告你是這社會的魯蛇(loser)。

而面對「負面標籤」這樣的恐慌,不用四十才有感,相信要奔赴三十的你也會深有體悟,因為隨著年齡增長我們漸漸不再有犯錯機會,如劇中說的:「20歲喝醉酒是可愛,40歲喝醉酒是可憐!」而《俗女養成記》即是一個告訴我們面對社會貼上的種種「負面標籤」,我們可以怎樣跟他共處的故事。
Photo credit:Pexels

別再隨便拉警報,自己嚇自己

當陳嘉玲決定掙脫社會框架,決定辭職也跟前男友取消婚約,追尋內心渴望已久的自由及做回自己後,首先就是先撞得頭破血流。在面試新工作的時候,面試官即給嘉玲致命的一擊:「我們也很尷尬,說妳年輕又不夠年輕,說資深也還不夠資深,妳願意跟那些年輕人一樣,一個月3萬5,假裝妳今年是25歲嗎?」

那些明明對自己工作有諸多抱怨,最後仍是妥協留下的人,都和最初的嘉玲一樣,即使在職場備受打壓,也不敢輕易離職,就怕自己找不到工作。可是就像劇中嘉玲從小就害怕的「鬼屋」最後卻成了她最愛的家,許多事情因為貼上標籤,所以我們就自己嚇自己,還沒做就先喪失自信,以嘉玲的故事來說,她放棄台北的一切,回到家鄉買房、從事她有興趣的英文導遊工作、身邊還有一路陪伴她的青梅竹馬,又何嘗不是活成另一種別人嚮往的生活。

都去做吧!別什麼都沒做就已經老了

《俗女2》裡嘉玲的爸爸突然生病倒下,才感嘆道:「年輕的時候,爸爸想做的事情好多好多卻都沒做,想說還有時間慢慢來,怎麼知道時間一下就過了,才發現自己什麼都沒做就老了,身體也撐不住!」

你是不是也是這樣?你有認真想過自己真正想過的生活是怎樣的嗎?還是任憑那些想法在腦海中劃過去,反正人生還長,不急著探究這些?然後,到了有一天,你突然驚覺時間已流逝這麼多,想抓住什麼才發現自己沒時間了。嘉玲也一樣,可是她最終選擇誠實面對自己,努力開拓自己人生的下半場,勇敢做出每個符合自己心意的決定。所以別再猶豫,都去做吧,別什麼都沒做就已經老了!
Photo credit:Pexels

和不完美的自己和解吧

沒有人的人生是完美無缺,好比一路以「淑女」之姿長大的表姐育萱,人前看似光鮮亮麗的貴婦形象,背後是被先生家暴的無助太太。沒有人是無懈可擊的,接納自己的不成材,拋開那些因世俗眼光而生的執著,你可以妥協一點點。這樣的妥協不是要你消極的「撤退」而是積極的「轉進」,是「轉個身繼續向前進」的意思,如果人生領土有塊被佔領了,沒關係,你可以轉身再去搶佔另一塊。

追完兩季的劇集,還是最喜歡《俗女養成記》第一季劇末,嘉玲說的那段話:「親愛的陳嘉玲,妳是從幾時開始忘記了?忘記這輩子其實很長,長到妳可以跌倒再站起來,作夢又醒過來;妳又是從幾時開始忘記了,這輩子其實很短,短得妳沒時間再去勉強自己,沒時間再去討厭妳自己。」

我們都該向陳嘉玲一樣,練習坦然面對自我,接受自己的渺小脆弱,做出的每個決定不是因為要討好誰,而是遵從自己的內心,人生裡已經太多的現實和殘酷,別再賭氣和為難自己,和不完美的自己和解吧!

Photo credit:Pexels

文章轉自聯成電腦知識專欄https://www.lccnet.com.tw/lccnet/article/details/1989

聯成電腦分享:4個你必須擁有的職場人脈

文、Shannon Lai

關於「人脈」,不少人有負面印象,認為那是一種刻意經營的人際關係,少了一點純粹。但在職場路上,若想走得舒坦,除了自己的能力要好,好的人際關係更是不可或缺的存在。美國著名的人際關係學大師戴爾.卡內基(Dale Carnegie)就說了:「一個人事業上的成功只有15%取決於他的專業技能,另外的85%則要依靠人際關係和處世技巧。」

職場上的關係多半建立在利益之上,人脈更是通過利益交換連結而成,不僅是對方要有能力,自身也得要有可以讓人認可的價值,可以互相支援的人脈網才會變得更緊密。然而,我們到底需要經營什麼樣的人脈呢?

務實主義者

如果你是天馬行空、腦中有一堆點子想去實踐的人,身邊肯定需要一位務實主義者,在你天花亂墜,思緒游離在美好想像時,將你拉回現實。對未來有想像很好,但務實主義者能在你勾勒出的美好藍圖裡,理性分析出實際層面會遇到的層層關卡,同時給予符合實際的解決方案,讓你的點子可以落實,而不是空談。

Photo credit:Pexels

潮流人士

但要是你的個性沈穩,喜歡穩紮穩打的話,倒可以試著認識一些潮流人士。潮流人士除了常有與眾不同的思維跟點子,對於新事物也都是抱持著樂觀開放的態度,他們好奇心強,面對瞬息萬變的世界,當然要一直勇於嘗試,接納不同的創新想法,才能走在最前端。所以經營此類人脈,不僅能獲得最新資訊,讓你擁有不同視野,甚至也會為你帶來意料之外的機會。

成功範本

假如你目標明確,對自己的職涯已經有長遠規劃,那在該產業累積人脈絕對至關重要。不妨找一位業界或者公司的成功人士作為榜樣,向他們學習,這裡不是要叫大家去巴結主管還是上司,而是經由認識產業中的佼佼者,了解他們走過的路,面臨過的考驗,這些經驗談都能化作你成長的養分,讓你少走一點彎路,同時這類人脈因為身處產業中較高的位置,通常也能掌握第一手情報,讓你獲得更多資訊。

Photo credit:Pexels

跨界人士

職場上會遇到形形色色的人,我們總是更樂於結識與自己志同道合、背景相近的夥伴,大家的生活圈、交際圈都相距不遠,相處起來總是和樂融融特別有話聊,尤其在士氣低落時,因為對彼此背景的熟悉還能互相取暖,時間久了我們便習慣這種同溫層的氛圍,排斥打入別的社交圈。

但透過異溫層的視角,才能提醒你一直忽略的地方,讓你避開盲點,不受限單一的思維模式,激盪出不一樣的火花。時下不少跨界合作的聯名商品,即是最好的例子,上至精品品牌下至超商、手搖飲,跨界合作比比皆是,都是為了在這變化萬千的時代,追上消費者求新、求變的腳步,關於跨界人脈的經營肯定是不容小覷。

介紹完以上四種職場上值得結交的人脈,最重要的還是自己本身,如果你的個性封閉不願敞開心胸接納別人,你永遠也不知道這些人脈是何其珍貴。所以,請拋下所有預設立場和小心翼翼,帶著好奇心去接觸人群,運用洞察力觀察對方,這些蛛絲馬跡都會給出線索,使你可以自然地和對方談話。當然,所有「人脈」都是建立在有意義的連結,而非濫竽充數,「人脈」的經營法則絕對是重質不重量。

文章轉自聯成電腦知識專欄https://www.lccnet.com.tw/lccnet/article/details/1969

聯成電腦分享:後疫情時代,不做職場隱形人

文、Shannon Lai

雖然疫情趨緩,大家逐漸恢復正常生活,但變幻多端的病毒,實在讓人防不勝防,稍一不慎,控制住的疫情便會急轉直下,也是在這樣一個後疫情時代裡,公司的運作更顯艱難,被大環境不景氣影響,這一兩年許多企業裁減人力,甚至是解散公司。

疫情之下,找工作本就極為不易,若想保住自己的飯碗,只會埋頭苦幹是不夠的,你得讓上司主管看到你的努力,看出你對公司的貢獻。試想有天因疫情不穩,公司難以繼續維持,在存亡之際只能做出人事異動,平日那些公司裡的「隱形人」大概都榜上有名,正因為主管幾乎想不起這人,更別說記得這些人的工作表現,他們幾乎不需猶疑就能做出決定。

不想成為職場隱形人,就要學會如何在老闆主管面前「現出真身」,提升自己的存在感,這可以從以下幾點做出改變:

準備充足,做事N+1

N代表公司交代給你的工作,1就是完成本分工作之外多做一點、多想一些,讓人知道你對自己的工作做了充分準備,並且願意付出更多心力,不只把事情「做完」,而是「做好」,怎麼不令主管對你印象加分。

前陣子因應政府宣布微解封,彈性開放某些公共場所,像是餐廳內用可適度鬆綁,聽到這消息,服務業真是大喜過望,但是比較細心的人,就會立刻想到要同時兼顧防疫,又要符合民眾期待,其中的彎彎繞繞,真的沒有這麼容易。

朋友Annie即是這樣一個未雨綢繆的人,身為餐廳領班,她的主管要她提出一份因應微解封的現場規劃方案,說真的這場疫情帶來太大的衝擊,許多狀況都是以前從來沒有遇過的,相當考驗臨場反應能力。

可是Annie卻鉅細靡遺地條列出注意事項,從基本的店內動線安排,按時清消,到人朝眾多戶外等候區的配置,和等待外送的人動線怎麼錯開,避免群聚,又若是碰上夏季的午後雷陣雨,店外會積水,雨備方案又是什麼…主管看到這麼一份詳盡又仔細的報告,自然相當滿意,對Annie的印象又更好了。

Photo credit:Pixabay

不做無法讓人記住的角落生物

除了多做準備,讓主管知道你做事周全,你也必須多多凸顯自己,展示自己在工作上的能力和企圖心。因為會被當成隱形人,有一原因即是工作表現太過平雍,沒有過人之處,沒有亮點吸引人注意。若你總是縮在角落當角落生物,想著無功無過,低調就好,是無法讓上司記住你的。

建議找尋一項自己的專長或技能,多多耕耘,讓大家知道你有這方面的長才。好比我一個堂妹,雖是法律系畢業,最後卻是進了金融業工作,碰巧她的部門有時會有一些銀行法規的案子需要處理,因為與所學相關,做起來也是得心應手,每次都能很好地完成交付工作,在主管那當然贏得青睞。

擴展交際面,多宣傳自己

人際關係也是經營職場存在感的重要一環,過於封閉的交友圈,無法讓你走進大家視線,即使自身表現多麼傑出,卻無法吸引高層注意,並且在大家都對你感到陌生的情形下,也失去了被談論的機會,錯失更好的職業升遷。

自詡是匹千里馬的人,肯定都盼望遇到懂得欣賞的伯樂,但別忘了遇到伯樂很重要,但更重要的你有沒有在平日的相處上,讓周遭的人知道你作為千里馬的能力?透過平時和同事的互動,多多展現自己的優勢,有時在同事間的好人緣,會在無形中為你帶來推波助瀾般的助力。

Photo credit:Pixabay

聰明工作,不落入雜事泥沼

辦公室裡還有一種很容易陷入「雜事」泥沼的隱形人,什麼跑腿、影印、買咖啡的瑣事都由他們一手包辦,要說沒存在感,這種時候在同事間的存在感又特別強烈,可惜都無法被高層記得,因為這些都是微不足道的小事,無法讓人眼睛一亮。

與其被繁多的雜事壓得喘不過氣,不如學著聰明工作,按輕重緩急安排工作次序,對別人不合理的要求,不是照單全收而是揀擇,挑選那些於自己有益,且主管認同的工作項目,這樣才能讓主管的目光放在你的身上,對你另眼相看。

Photo credit:Pixabay

文章轉自聯成電腦知識專欄https://www.lccnet.com.tw/lccnet/article/details/1956

聯成電腦分享:結束WFH你準備好了嗎?

文、Shannon Lai

隨著台灣疫情逐漸趨緩,中央疫情指揮中心也宣布警戒降級,大家終於可以稍稍鬆口氣,諸多禁令也得以規劃解封,其中與上班族們最息息相關的,莫過於居家辦公「Work From Home」的上班型態將逐漸結束。

突如其來的疫情迫使人們改變生存方式,讓原本的生活產生了劇烈變化,舉凡外出全程配戴口罩、企業遠端辦公、學校遠距教學等等,都已深入我們的日常。雖然能夠慢慢解封,讓人興奮不已,但對於剛習慣防疫新生活的人來說,一切回復以往,又好像讓人適應不來。

根據調查,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對於疫情結束後要重返辦公室的員工來說,反對比例皆偏高,畢竟在這段防疫期間因遠距工作所獲得的自由和彈性,彷彿為大家帶來新的工作可能,員工不願重返辦公室似乎一點也不意外。

恢復原本的作息,早晨不能再拖拉

這陣子企業配合防疫實行居家辦公,有一大重點就是避免群聚,所以大眾運輸也紛紛減班,目的就是降低乘載。於是,大家乖乖居家辦公,早上免去了擠公車、趕捷運的匆匆忙忙,住比較遠的人,一天甚至可以省下一兩小時的通勤時光。

但隨著WFH結束,大家也要開始收收心,準備恢復以往的工作狀態。早上不能再拖拖拉拉拉,在床與電腦之間的距離拉扯,最好在回去公司的前一天提早休息,避免回去第一天就遲到,讓自己養足精神,呈現最好的樣貌。

而除了作息時間要調整,在家期間無需配戴的口罩,回到辦公室也要重新戴上,畢竟防疫不能鬆懈,即便在日益炎熱的天氣,全日配戴口罩實在苦不堪言,但為了防堵疫情再度升溫,我們絲毫不能馬虎。

Photo Credit:Pixabay

收拾自己,找回最佳狀態

相較於居家上班的隨性,無需化妝打扮,除非要開視訊會議,不然穿著睡衣,頂著一頭剛睡醒的亂髮,愜意展開一天又何妨?可一旦回到辦公室,除非你本來就以不修邊幅的形象行走江湖,不然適當的整理一下門面,絕對是必要的。

如果這段居家期間,因為沒有上下班的規律作息,宅在家又放寬心地吃,又沒配合適當運動,「體重三級警戒」的人,也要抓緊時間調整體態。建議睡前拉拉筋,做點伸展操,不僅可以放鬆緊繃的肌肉,也能緩解重返辦公室的焦慮感,保持清晰的思路,迎接下個工作挑戰。

複習你的工作進度,滾動式修正

而居家辦公期間,因為配合防疫而延宕的工作,如今隨著各行各業慢慢解封也都要重新上軌道,即使之前開過線上會議討論,也需要追蹤最新進展,看看是否隨著防疫政策變動,業務上有需要調整的地方。

所以建議返回公司前,檢視一下自己的工作進度,避免回到辦公室參加的首場會議,上司問起工作情形卻一問三不知,給人一種沒有用心工作、不負責任的不良印象。
Photo Credit:Pixabay

換個環境透透氣,面對同事不害怕

對於個性內向,本就不善交際的上班族來說,在家遠端工作真是一大福音,不僅可以免去不必要的交談,也無需忍受長時間與他人共處的焦慮,可以全心專注在自己的工作上,不必疲於應付閒雜人等的社交應酬。

可是如今因防疫有成,社會逐漸回到正軌運作,本應開心的一件事,但一想到要回到整日跟同事面對面接觸的日子,又忍不住憂心起來…其實,職場上要跟每個人都處得來是很困難的,所以放輕鬆,回去辦公室,就當作是久居在家,換個環境透透氣,再說防疫優先,我們仍然要減少不必要的社交行為。

即將結束居家辦公的人別感到可惜或無奈,調整好上班心情,積極面對工作才能快點找回自己最佳的工作狀態。另一方面,也別忘了確實做好防疫措施,保護自己也保護別人,這樣我們離完全回歸的正常生活才能越來越近。

文章轉自聯成電腦知識專欄https://www.lccnet.com.tw/lccnet/article/details/1943

聯成電腦分享:線上會議不卡關的6個小眉角

文、Shannon Lai

近日隨著本土確診案例激增,為避免上班族群接觸頻繁,增加群聚感染風險,不只大眾運輸減班降低運量,政府也呼籲民眾減少不必要的外出,讓不少企業紛紛啟動居家辦公、遠距工作。
對於這波比去年更嚴峻的疫情,各家公司皆是人心惶惶,畢竟相較國外已遠距工作多時,許多國內上班族都是第一次面臨居家辦公的情況。

既然是遠距辦公,在彼此見不到面的情形下,視訊會議成了同事間溝通的橋樑,可是比起在公司,大家會議室裡坐下能夠立即討論,線上會議要注意的眉眉角角,可不比在公司開會來得少。

眉角1、事先通知會議時間,提前stand by

已經開始居家辦公的人,肯定對每次視訊會議開始前,光要等全員上線就要耗上半天的狀況不陌生,若你是會議召集人,建議在公告線上會議時間時,即以文字清楚列出此次會議的討論重點以及議程,並在會議前30分鐘提醒大家準時參加會議。
若是參與會議者,可以提前上線,確定網路順暢、麥克風等硬體設備都沒問題,如果有時間就再瀏覽一下這次要報告的內容。

眉角2、鏡頭前的形象很重要

在家工作一般都不會打扮,但要參加公司會議,至少也要穿戴整齊,總不能穿著睡衣蓬頭垢面就上線開會。除了自身形象要注意,背景燈光和環境音也是視訊會議裡重要的一環,好比如果房間太暗,只有電腦的光打在臉上,這樣畫面看起來可能有些驚悚,而周遭的環境音,像是最近宣布學校停課,家裡如果有小孩,就要避免小孩玩鬧的聲音傳進視訊會議裡。

Photo credit:Pixabay

眉角3、上線後介紹每位參與成員

當大家都上線到齊,會議召集人簡單問候過,便開始逐一介紹此次參與會議的人員,讓被介紹者跟大家打聲招呼。這樣看似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其實是很必要的,因為這不僅是對與會者的一種尊重,也可以在一些有外部廠商與會的會議裡,讓大家在不熟悉的情況下,對彼此有粗淺的認識,不致產生誤會,並且有助於建立雙方的信任感。

眉角4、確認文件內容是否一致

視訊會議前可能會先拿到一些相關的報告,建議在告知大家會議時間時,一併提供相關文件,若之後有更新內容,則在會議開始時,先與大家核對文件版本,避免大家看著不同的內容,造成溝通上的誤會,雖然只是個小動作,卻能強化大家溝通的效率。

Photo credit:Pixabay

眉角5、移開視窗降低鏡頭恐懼症

隨著居家辦公的日子拉長,視訊會議是有增無減,對於有鏡頭恐懼症的人要怎麼辦?視訊軟體《ZOOM》創辦人袁征提出:「如果遇到非得要視訊的會議,可以把視窗移開!」也就是說視訊會議開始打開鏡頭後,你可以點開別的視窗,避免直視螢幕上自己或別人的臉,這樣有助於降低鏡頭恐懼症所產生的焦慮狀況!

眉角6、快速溝通最重要,不需拘泥「面對面」形式

以前辦公室舉行會議都是面對面的談話,但到了遠距辦公的時刻,是否真的需要每件事都打開鏡頭,召開線上會議來執行?對於這個問題,《ZOOM》的創辦人袁征也提出他的見解:「如果只靠『通話』or『電子郵件』就可以完成的工作,其實不需要勞師動眾點開視訊!」因為有效的溝通過程才是最重要的,而非「面對面」的形式。

疫情肆虐下,幾時可以恢復到往昔生活,沒人有答案,我們只能靜心以待,做好力所能及的防疫工作,居家辦公,如常生活,結束工作後就多跟朋友、家人用電話或線上聊聊,做彼此的心靈支柱,一起等待這場疫情消停。

文章轉自聯成電腦知識專欄https://www.lccnet.com.tw/lccnet/article/details/1911

請假攻略沒告訴你的事-聯成電腦

文、Shannon Lai

不知不覺一年又要結束,翻開明年行事曆,細數那些連續假期,因工作而疲乏無力的身軀,瞬間又有了動力。每當到了這個時節,就不乏出現熱騰騰的請假攻略文章,告訴你利用特休多請兩天假,就能得到一個超級長假,可是這樣的長假,究竟有多少人可以享有?

無論工作艱辛或是閒逸,難免都有想要充電或是休息的時候,可是對於請假這件事,許多人是有所顧慮的,主要是覺得公司不喜歡員工請假,他們害怕從此在上司心裡的印象一落千丈,尤其很多資深員工,雖然擁有很多特休假,卻總是休不完……

雖然很多人擔心向公司請了長假,就會上了公司黑名單,甚至擔心自己職位不保,卻也有些人請假出國旅行,假期結束回來一切如常,沒有絲毫異狀,通常這類人具有以下幾種特質:

✔平日上班認真,工作態度競競業業,效率又高,工作交付到他們手上,都能很好地完成,沒有被非議的地方。

✔與同事和諧相處,如果有人請假,也願意擔任職務代理人幫忙分擔工作,這些都是在積攢好人緣,當有日換做自己要休假,別人也會看在這份人情給予回饋。

✔雖然休假有職務代理人,但在休假前仍會將未完成的工作做到一個段落,並詳細交代清楚,避免在休假期間造成公司或是客戶的損失。

1610556934

掌握請假原則,休假一點也不難

一般來說,公司不喜歡員工休長假,主要是怕影響到公司的運作,若能讓公司免除這層煩憂,請假成功的機率自然大大提升,請假原則有二:

1.拿捏請假時機
休假要避免公司旺季,別在工作最為繁忙的時候提出休假申請,包含一些既定的例行性會議。像是會計師事務所在每年報稅季節時最為忙碌,要是執意在這時請長假去旅遊,怎能不被人議論?

2.超前部署
為了不讓手上的工作因你的休假而陷入空轉,最好的方法就是將每個事項安排妥當,列出清單將工作進度簡單明瞭地交接給職務代理人,如此既讓上司放心,也讓承接工作的同事不會負荷過重的工作,贏得一波好人緣。

請假秘訣在這!

掌握了請假原則,如何開口請到假又是另個難題,但是別擔心,既然做事成功有方法,請假想成功也一樣有跡可循,只要掌握以下秘訣:

◆ 二擇一選擇法
這個秘訣重點在於你要將選擇權交給主管,而非單方面地告知你幾時要休假。有次我們幾個好友準備挑個假日來場兩天一夜的小旅行,但其中有位朋友的工作是服務業,假日正是最忙碌的時候,於是他先跟主管詢問兩個週末哪一週比較缺人手,在主管衡量後作出選擇的當下,其實也就許可了他的休假。

◆ 設身處地換位思考
延續上述將休假選擇權留給主管做決定,另一方面也是展現一種設身處地,為公司著想的加分行為。若只是單純跟上司提出休假日期,難免會被認為行事太過自我,提出的休假要求就很有可能被駁回,但假如可以換位思考去看待請假這件事,獲得假期的機率當然也會提升。

像那位朋友,後來他提出的兩個週末,其中一個週末適逢連假,站在公司立場,自然希望員工在工作高峰期能不要請假,朋友沒有執意要休那個禮拜,而是提出兩個選項,讓主管去評估決定,這樣的一個轉圜空間,會使公司更願意應允假期。

1610556981

文章轉自:https://www.lccnet.com.tw/lccnet/article/details/1845